高效培育让速生用材林产量质量双增

2021-01-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十三五”我国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支撑国家木材安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和三区(山区、沙区、林区)经济发展为目标,确定速生用材、珍贵用材、工业原料等树种为对象,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区域技术集成示范3个层次,共部署14项重点任务,涉及26个项目。

 

5年来,速生用材高效培育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多项成果已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广泛应用。本期专栏推介的油松种子园无性系植株矮化与种实丰收技术、湿地松与湿加松高效促脂技术、思茅松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均属“油松等速生用材树种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在良种繁育、抚育管理和复合目标经营等关键技术领域有创新突破和发展,显著提升了林分产量和质量。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植株矮化与种实丰收技术
种子园是针叶树主要的良种生产基地,也是人工林高效培育的种质基础。在栽培技术一致情况下,使用油松初级种子园的良种苗木能提供10%-15%的林分生长增益,而油松第二改良周期种子园可提供20%以上的增益。然而随着种子园无性系植株树高生长,增加了采果难度,人工辅助授粉等提质措施也难以实施。

 

为此,北京林业大学探索适用于油松的种子园无性系植株矮化与种实丰收技术,降低了油松种子园无性系的植株结实层高度,提高了种实产量,方便遗传管理与种实采收,对构建基于树体矮化培育的油松种子园良种生产技术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树龄30年以下,最低轮枝层2米以下的油松种子园无性系分株。技术处理后的单株结实量与对照单株比可提高2-3倍,采收率可提高30%-40%。矮化后的树体方便人工辅助授粉的提质增产作业,实现了采种人员在地面借助简单工具就可以全株采种。

 

该技术在全国所有以种子园为主体的油松良种基地都适用,有益于提高油松种子园经营管理技术水平,降低种实采收和遗传管理成本,增加作业安全性,促进油松良种优质稳产丰收。在河南辉县油松良种基地应用,单株球果收获量提高2倍以上。

 

湿地松与湿加松高效促脂技术

湿地松与湿加松是我国重要的脂材两用工业原料林和生态修复树种。采脂属于密集型产业,湿地松、湿加松一般需要2-3天采割一次,个别无性系需要每天采割一次,工作量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松脂原料需求的日益增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攀升,松脂行业存在上游供应链危机。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江西农业大学研发的湿地松与湿加松高效促脂技术,配制促脂剂,采用2个月化学促脂、5个月恢复生长的模式,替代7个月持续割脂的传统模式。该技术在广州市与江门市开展试验示范,在低频低强度采脂模式下,湿地松松脂产量增加57%,湿加松增加122%,利润分别提高65%和241%。在采用20%的割面率、每周采割一刀并涂用促脂剂一次的低强度采脂条件下,单株采割5个月共20刀可收获松脂2公斤。

 

 湿加松促脂剂适宜我国北纬20度-27度的低山、沿海地区。湿地松促脂剂适宜我国北纬20度30分-33度的低山、沿海地区。在南方采脂基地推广应用可大幅降低作业成本,减小树干割面,降低了割脂对树体的伤害。
 

思茅松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思茅松是云南省重要的乡土造林树种,在松脂、林浆纸、人造板等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针对思茅松良种匮乏、人工林定向培育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和技术难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开展了思茅松良种选育工作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为思茅松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基于完整轮伐期的多点子测林数据选育出云林系列思茅松材用良种7个,其中省级审定良种4个、省级认定良种3个。该系列良种材积增益可在思茅松初级种子园良种基础上提高21%-115%,是目前最优的思茅松材用良种,按市场价格推算,主伐年龄时每亩木材产值可较对照木材提高0.39-1.7万元。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集成思茅松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容器壮苗培育、造林模式和抚育管理等技术,构建了思茅松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模式,并制定了云南省地方标准。该栽培技术模式选择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良种或增益高于种子园种子的审认定良种造林抚育,并针对培育的各个时期提供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法。
 

在我国思茅松主要栽培区,通过良种化和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可最大限度提高思茅松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目前,该技术已在云南普洱林区推广应用2万余亩,显著提高了思茅松人工林质量和单位产出。

在线评论

新闻推荐